学术活动

吴原元

燕山大讲堂:“周末专家河北行”探究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海外中国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几个问题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7日(周五)14:00—16:00 活动地点:人文馆416报告厅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6:06

报告人简介:

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上海市中山学社副社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世界中国学研究会理事,并担任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学》、《近代中国》等学术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主要为海外中国学、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海外中国学研究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客居美国的民国史家与美国汉学》《民国时期的中美汉学交流》等专著多部,《中华民族简史》《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等译著,在《国外理论动态》《史学理论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内容提要:

回溯中国学人对“中国学”的使用,自民国初期起其“域外之学”的认知便从未动摇。近年中外中国研究虽有“融合”迹象,但“外国学”的核心属性仍未改变。海外中国研究虽存视角局限、认知偏差等积弊,但其“异质性”价值关键。它能打破本土研究思维定式,戳破“自我”认知盲区,还能以全球视野为解读中国历史与现实议题提供新思路,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在国际中国研究中重夺话语权的趋势明显,学界对此现象的深层原因反思加深,构建以中国为本位的“中国范式”已成必然趋势。但这绝非与海外中国学“隔绝”的借口,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需深度关照、审视海外中国学的中国叙事。要让中国范式更具学术影响力,“回到学术史”是关键路径。中国学术唯有梳理海外中国学脉络、辨析核心观点、借鉴研究方法,在“融通中外”中去粗取精,才能构建出兼具解释力与吸引力的中国范式,强化国际中国研究中的主动性。

外国语学院

202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