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漫谈菲涅尔区模型与WiFi非接触行为感知》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 15:45

讲座题目:漫谈菲涅尔区模型与WiFi非接触行为感知

时间:2019年6月29日(周六)8:00-12:00

地点:东校区信息馆302室

报告人:张大庆

内容摘要:

利用无处不在的WiFi无线信号进行非侵扰、无接触的人体行为感知是近年来一个新兴而活跃的研究方向。目前大多数WiFi非接触人体行为感知系统,无论是对粗粒度的行为如人的日常活动、体态和步态的识别,还是对细粒度的行为如手势、键盘输入和口型的识别,都是基于无线信号模式和机器学习进行的。然而这些工作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同一个人体活动产生的信号变化模式是一致的。我们通过将原用于光学和通讯领域的菲涅尔区模型(Fresnel Zone Model)引入到室内无线非接触感知领域,不仅揭示了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感知人体、物体活动的机理,也发现了在无线收发设备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被测人体活动的位置和朝向均会影响接收端信号的模式变化。换言之,同一人体活动会因位置和朝向的不同,产生出非常不一致的信号模式变化,因此利用在固定位置和朝向采集有限的人体行为数据集是无法稳定识别出在不同位置和朝向的同一行为的。本报告首先介绍菲涅尔区模型和感知机理,然后基于菲涅尔区感知原理研究细粒度的人体行为在不同位置、朝向的信号变化特点,继而证明传统的基于模式的行为识别系统在日常应用环境下无法稳定工作,并给出了如何才能有效识别微小动作的原理方法。最后通过多个实际应用实例,展示了菲涅尔区模型作为无线感知的基础理论的价值。

报告人简介:

张大庆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IEEE Fellow(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1996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巴黎国立电信学院、法国科学院一级终身教授,新加坡资讯通讯研究院智能家庭实验室创建主任,情景感知系统部创建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情境感知计算、城市计算、物联网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国际国内专利10余项。所创的情境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和服务计算学术界广泛采用,文章总引用14100余次,H因子58,单篇论文最高它引次数近1500次(根据Google Scholar),并被普适计算领域顶级会议IEEE PerCom 2013授予“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张大庆教授近年来在感知大数据分析、群智感知和无接触感知等新兴研究方向工作,先后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全部4个普适计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奖,包括CCF A类会议ACM UbiComp 2015、2016的最佳论文提名奖。张大庆教授是普适计算顶级期刊IEEE Pervasive Computing、ACM会刊IMWUT、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Systems and Technology的编委,担任过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应邀在20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