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速递 > 正文
2025/07/14

燕山大学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为秦皇岛市听障家庭子女送出“爱心书包”

外国语学院 刘鸿宇 刘晨欣

【新闻中心讯】7月5日下午,燕山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支“无声”却热闹的参观队伍:10余名聋人家长带着子女,一路用手语“打卡”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图书馆、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同时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装满祝福与期望的“爱心书包”。

当天,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燕山大学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联合重庆两江新区知珑(Know Deaf)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秦皇岛市聋人协会,为秦皇岛市部分听障家庭子女捐赠“爱心书包”,以“沉浸式校园体验+暖心物资捐赠”的方式,宣传燕山大学的助残理念,促进残健共融发展,为听障家庭子女种下“大学梦”。

受赠人员与手语中心的老师和同学合影

“爱心书包”捐赠仪式在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举行,现场气氛温馨感人,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好奇。刘鸿宇教授亲切地向听障家庭的孩子们发出邀请,“这些书包不仅是物资,更是邀请函——邀请你们未来成为燕大的一员。”研究中心手语方向研究生陈雨婷与许艺馨同学用流畅、自然的手语简要介绍了燕山大学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作为研究中心派出的手语志愿者,她们又化身 “校园导游”,从图书馆到东北亚丝绸文明博物馆,用手语翻译介绍两馆,帮助听障人士无障碍地了解校园。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活动结束后,这些聋人朋友纷纷表示,此次走进大学校园的体验意义非凡,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强了他们追逐梦想的信心。

参观燕山大学新图书馆,刘鸿宇教授为聋人介绍图书馆借还书流程

参观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并合影

(以上图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此次听障家庭子女校园行活动得到了图书馆和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推动残健融合发展”精神的贯彻实践,响应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号召,助力共青团河北省委“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活动”落地落实,也是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实现育人与服务双向融合的重要成果。燕山大学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自2024年挂牌以来,已形成“党建引领+专业支撑+社会联动”助残模式,累计服务残障人士数百余人次。下一步,基地将启动“聋人子女学业陪伴计划”,组织手语志愿者与受助家庭“一对一”结对,从学业辅导到心理疏导提供持续支持。燕山大学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以语言之光温暖更多家庭,以志愿精神点亮更多梦想。(编辑 魏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