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金秋送爽,硕果盈枝。与新中国工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成长壮大的燕山大学,迎来了建校溯源105周年、独立办学65周年、扎根河北4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9月10日上午,适逢第41个教师节,燕山大学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开幕,校园中洋溢着喜庆与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这是一场智慧与力量交汇的盛会,既是对学校百年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使命的坚定回应。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全华强,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张淑云,新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祁文华,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执委会主任潘超,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霍春利,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军宏,科学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亮,教育部挂职青龙县副县长许旭轩等嘉宾应邀出席。校领导赵险峰、王慧远、孙录印、蔡星周、陈国强、黄传真、文桂林、汪殿龙、华长春、李春玲、李春晖与师生及校友代表共同参会。大会由校党委书记赵险峰主持。

大会现场

赵险峰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王慧远代表学校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燕山大学从北国雪原到渤海之滨的百年办学历程,系统总结百年校庆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从培养大批扎根工业一线的骨干人才,到突破多项制约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燕大始终以实干践行工业报国的初心。报告进一步明确,学校将以创新融合为路径,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走实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燕大力量。

王慧远作报告
张淑云在致辞中高度评价燕山大学扎根河北四十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她指出,燕大始终胸怀家国,奋发有为,在工程教育、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地方经济、河北产业乃至全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她希望燕山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燕大智慧。

张淑云致辞
全华强深情回顾燕大与中国一重携手奋进的深厚渊源。他表示,双方“衣钵相承、并肩前行”,合作历程已成为新中国工业史上的一段佳话。从联合研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到新一代15000吨水压机的成功研发,燕大与一重共同夯实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基础。更令他自豪的是,燕大为中国一重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向未来,他期待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能级,携手打造校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全华强发言
祁文华充分肯定燕山大学在新乡产业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他介绍,双方围绕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战略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在科技协同、成果转化与人才共享等方面取得扎实进展,与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河南速轮轨道交通、河南遂通机械等企业的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随后,燕山大学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科研转化搭建更高层次平台。

祁文华发言

燕山大学与新乡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跨越山海,情谊相连。波兰西里西亚技术大学校长帕韦尔奇克教授、博茨瓦纳国际科技大学校长奥特洛格斯韦・托托洛教授通过视频为大会送来祝福。


视频祝福
在燕山大学数字吉祥物“燕宝”的主持下,大会进入合作签约环节。一系列校地、校企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学校创新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科学出版社将依托其资源与平台优势,为燕山大学定制“文科智库平台”,助力文科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北鑫海化工集团分别与燕大达成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大模型研发等前沿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金山岭长城旅游、岚图汽车、上海一嗨等企业则从文旅、校友服务等维度与燕大构建多元协作网络,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科学出版社与燕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北鑫海化工集团分别与燕大达成合作
技术开发服务签约同样成果丰硕。诚联恺达(河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小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星际荣耀航天发射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速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燕山大学达成多项合作,聚焦数字文旅、机器人联合创新、可回收火箭研制、低空无人机感知平台、轨道交通设备优化等方向,致力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技术开发服务签约
霍春利在推介中赞誉燕山大学为秦皇岛开发区发展的“人才之源、科创之源、活力之源”。他表示,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燕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燕大不仅是河北高教界的璀璨明珠,更以扎实的科研与人才资源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提供关键支撑。他期待未来双方继续深化协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与产业项目。

霍春利发言
大会特设公益致谢环节,彰显燕大人“饮水思源、回馈母校”的深厚情谊,使百年学府的育人温度熠熠生辉。
“招生宣传优秀校友会”表彰仪式上,黑龙江校友会等12个地方校友会获颁荣誉证书。它们长期心系母校,积极助力招生宣传与品牌传播,为提升燕大社会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

“招生宣传优秀校友会”表彰仪式
在“长河星耀”捐赠致敬环节,周超、张永琛、吴英、朱兴明、张万武、朱顺炎、陈波、王海军、符黎明、翁之旦等杰出校友,段景智奖学金捐赠团体、鲲鹏奖学金捐赠团体,以及SMC教育基金会、吉利基金会、博士力士乐公司等单位受到隆重致敬。他们以慷慨捐赠支持学校建设,助力学子成长,生动诠释了“一日燕大人,一生燕大情”的深厚底蕴。
此外,北京校友会“感动燕大”奖学奖教金、上海校友会“薪火”奖学金先后颁发,为优秀师生送去支持与关怀。蒋顺才校友与学校签署“沃母卡专项基金”协议,致力于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公益,精准帮扶经济困难学生,用科技守护梦想,让燕园公益在新时代焕发更长久的生命力。


北京校友会“感动燕大”奖教金

北京校友会“感动燕大”奖学金

上海校友会“薪火”奖学金

蒋顺才校友与学校签署“沃母卡专项基金”协议
(以上照片由新闻中心魏欣宇、李文韬、肖雨桐、于筱悦拍摄)
百又五载弦歌不辍,铸就工业名校辉煌;六十五载独立办学,谱写创新融合新篇。大会在激昂的《燕大之歌》中圆满闭幕,而燕山大学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正全面开启。
赵险峰在总结中强调,百余年来,燕大人始终以“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为精神坐标,砥砺前行。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汇聚“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既是燕山大学对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更是学校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助力经济强省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庄严宣誓;既是燕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动员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燕山大学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创新融合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国家工业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编辑 魏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