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燕大要闻 > 正文
2025/08/30

燕山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学生工作处 管巍

【新闻中心讯】四季更替、夏尽秋至,燕山大学迎来了10540名新生。8月30日,燕山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全体新生齐聚东校区第二体育场,共同开启新的征程。校领导赵险峰、孙录印、蔡星周、王德松、陈国强、黄传真、汪殿龙、李春玲、李春晖,以及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典礼。典礼由学生工作处处长薛传佳主持。

典礼现场

主席台就座领导

上午8点30分,典礼正式开始。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见证了燕山大学迎来又一批优秀学子。

升旗仪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大威代表教师发言,她表示大学教育重在唤醒求知渴望、培养自主探索能力,这样的内驱力源于对世界的好奇热爱、清晰目标及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她建议大家夯实基础、转变学习方法、善用资源、打破专业壁垒。学校有厚重历史传承,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涵养品德、完善人格、保持热情勇气,祝学有所成,梦想花开。

教师代表高大威发言

上市公司——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级液压专业张万武代表校友发言,他表示燕大“厚德 博学 求是”的校训已融入骨血、指导行动,求学时导师的话让他明白“德”是对责任的敬畏、对专业的坚守;创业中他关注交叉学科,凭借博学的“跨界”思维突破技术瓶颈;创业初期团队连续72小时蹲守车间,这种“求是”的态度源于燕大实验室的严谨训练。校友从燕大学子成长为成功企业家的经历,是燕大校训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校友代表张万武发言

“我要上典礼”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二十六届研支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周云凤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回顾了自己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去年赴青海支教的经历,以“燕大如雪山般巍峨”比喻学校的精神高度。她表示未来将坚守学术理想,深耕专业领域,在坚韧与奉献中实现青春价值。她呼吁全体新生以“燕大人”的身份共同奋进,以初心为锚、理想为舵,勇攀学术高峰,服务国家社会。

新生代表周云凤发言

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颁发学生证,现场全体新生共同将校徽佩戴在胸前。别在胸前的校徽熠熠闪光,是“燕大人”的象征,也承载着校训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新燕大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创造新的辉煌。

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颁发学生证

全体新生共同佩戴校徽

校领导为通过“士兵专项计划”考入我校的新生代表赠书。他们曾经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今天重新启航继续求学,望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带领全体新生一道,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为祖国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领导为新生“士兵专项计划”代表赠送书籍

校党委书记赵险峰作了题为《赓续精神血脉勇担强国使命》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祝贺。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燕山大学建校溯源105周年、独立办学65周年、扎根河北40周年。学校“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留下了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足迹。从富拉尔基荒原上创造奇迹,到南迁秦皇岛建校,再到新世纪布局西校区,燕山大学参与众多大国工程,为工业化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与燕赵大地血脉相连。

赵险峰对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锚定人生方向,将“小我”融入“大我”。二是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在科研攻关和基层奉献中书写青春。三是练就过硬本领,引领时代潮流,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勇攀高峰。四是发扬奋斗精神,书写青春答卷,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践行奋斗。他鼓励新生,佩戴上燕大校徽便接过精神火炬,要以昂扬志气、骨气、锐气,珍惜时光,胸怀天下,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梦想,在强国建设中绽放燕大人的璀璨光芒。

校党委书记赵险峰讲话

(照片由新闻中心李景媛、赵伟、胡明馨、王思涵拍摄)

典礼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来到主席台前与“厚德 博学 求是”的燕大校训展板合影留念。新起点上,2025级新生励志勤学、砥砺前行,誓以青春热血铸就无畏担当,将以青春之名,与百年燕大共铸辉煌!(编辑 褚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