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近日,由中共燕山大学学生社区工作委员会、中共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联合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共同主办,“寓见文化”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承办的“社区红课堂・红忆映初心”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活动历时一个月,以党建为魂、文化为脉、专业为桥、青年为基,通过微型展览、专业分享、专题讲座、征文大赛,累计吸引千余名师生沉浸式参与,让滦东抗战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一平米・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移动博物馆第二期——滦东抗战胜利历史资料展,采用“实物+多语种+数字化”融合模式,将外语专业特色与红色文化传播深度绑定,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育人阵地。


微型展览系列展品
展览设置五大特色板块,层层递进呈现红色精神内核。“藏在老照片里的滦东记忆”板块,通过珍贵影像再现抗战的壮烈与地下斗争的艰辛,更让青年在触摸历史细节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多语种诠释的红色信仰”板块,以中、英、日、俄、德、法六种语言精准呈现红色爱国诗句,彰显外语专业育人特色。“纸韵里的精神脉络”板块,通过双语手书的革命先辈事迹,搭配学子手绘形象,让红色基因生动立体。“抗战历史的鲜活见证”板块,聚焦冀热辽军区解放山海关等关键历史节点,辅以“码上馆”提供五种外语语音解读,让指尖学习成为青年自主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方式。“实物中的历史温度”板块,陈列红军长征时期的皮带、相机等实物,传递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密码。40余批次参观、千余名学子参与的背后是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的深度传承。
学生讲解参观
“先辈您好”征文大赛更成为青年与时代对话的精神纽带,双语赛道吸引14个学院学子踊跃参与。作品中既有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有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所需的坚定誓言,从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承诺,到以青春之力守护和平的决心,字里行间是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担当。周同学说“通过多语种诠释红色信仰,我真切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使命价值,让我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志向。”
部分双语手写信
(以上图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此次活动以学生社区为阵地,深化馆校协同育人机制,深挖抗战红色文化内涵,实现了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深化“一平米·看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深挖红色文化,立足讲好中国故事需求,引导燕大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锻造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编辑 魏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