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为重温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报国行动,在燕山大学学生社区党工委的指导下,外国语学院“寓见文化”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于10月30日启动“社区红课堂・红忆映初心”系列主题活动。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副馆长陈厉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屈晓阳、党委副书记夏亮亮、副院长赵志刚及部分教师代表出席。

启动仪式合影
“一平米”微型博物馆,让本土红色历史可触可感。不同于传统展览的单向输出,“一平米・看文化”微型移动博物馆第二期——滦东抗战胜利历史资料展,结合学生多元认知与多语种传播需求,遴选秦皇岛抗战时期实物史料,同步通过照片展板和“码上馆”还原滦东游击战等关键历史场景,辅以中、英、日、俄、德、法六种语言介绍。这种“家”门口的红色课堂,让学生在触摸实物、聆听多语种讲解中沉浸式感受本土抗战的艰辛历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情感共鸣,进一步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教育。




史料展示
专业分享课靶向赋能,以外语专长践行青年使命担当。日语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刘洪岩以“做伟大抗战精神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外语专业学生的当代历史使命”为题引导学生梳理外文史料中蕴含的抗战精神,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要让历史和文物说话,用史实发言,外语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桥梁,激励学生把抗战精神转化为精确的国际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历史观与和平理念,奉献青春力量。

分享课堂
以专家讲座小故事传递精神伟力大能量。外国语学院党委积极整合馆校优质资源,邀请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副馆长陈厉辞以滦东抗战与英烈人物为题讲座。讲座中,陈馆长聚焦滦东抗战核心历史,生动解读冀东抗日根据地斗争故事,深情讲述革命英雄的热血事迹。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引导学生从英烈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讲座现场,学生们认真记录、踊跃提问,李同学激动地说,“第一次知道秦皇岛有这么多本土英烈,他们的故事比课本更动人,也让我明白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责任”。

滦东抗战与英烈人物专题讲座
(以上照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此次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是外国语学院“党建引领+红色传承+文化浸润+专业育人”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不断深挖本土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实起来,让青年学生在参与中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动能。(编辑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