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9月2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燕山大讲堂暨“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在东校区(四)108举办。此次专题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燕研究员主讲,讲座题目是《当代俄罗斯列宁评价的变化及当前俄罗斯“列宁回归”现象根源分析》。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柴勇主持,学院师生代表150余人到场聆听。

李燕作报告
(照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齐润爽拍摄)
讲座中,李燕老师首先梳理了苏联解体前后列宁评价的“污名化”阶段。她指出,戈尔巴乔夫时期及苏联解体后,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列宁形象在教科书、媒体影视及民间艺术中被系统性抹黑和丑化,相关地名建筑也大规模“去列宁化”,这一现象源于当时错误的历史记忆政策与对苏维埃体制的全盘否定。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国内开始出现“列宁回归”的现象。官方层面,俄罗斯政府统编历史教科书,逐步纠正历史虚无主义,列宁形象趋于客观;学理研究上,在十月革命、列宁诞辰等“纪念年”,学界对其政治理论、经济思想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媒体影视和社会认知中,列宁形象也逐渐摆脱丑化,向客观真实回归。“列宁回归”的根源在于:民众因怀念苏联时期的国家实力与社会福利,将列宁作为情感寄托;俄罗斯政府整顿历史领域,推动史学研究尊重事实,为评价回归提供政策与学术支撑;在世界百年变局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新经济政策等理论对解决当下全球与俄罗斯的现实问题仍具启示,国际共运变迁也促使学界重新审视其思想价值。讲座最后,李燕老师强调,评价列宁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事实出发,结合其时代背景客观全面分析,避免碎片化与虚无化解读。
讲座尾声的师生交流提问环节同样精彩,师生们围绕列宁评价的当代价值、如何更好地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等问题积极互动,李燕老师的精彩解答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对讲座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分析深刻,李燕老师以专业的学术视角,为师生厘清了当代俄罗斯列宁评价的变化逻辑,也为运用科学历史观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有益指导,获得在场师生的广泛好评。(编辑 褚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