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外语专业学子感受戏曲艺术魅力,9月17日晚,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联合“寓见文化”学生社区工作站举办“戏曲非遗进校园“专题展演。本次活动依托河北省级创新创业课程——“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实践”建设,由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国家二级导演刘建平担任主讲,40余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屈晓阳、副院长赵志刚、党委副书记夏亮亮和部分教师到场观摩。
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始建于1958年2月,隶属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获老舍先生题词称赞:“更喜翩翩小海燕,青云白浪任飞鸣”。
活动伊始,刘建平导演以“戏曲之美——唱出千年文化,演绎人生百态”为主题,点明中国戏曲是传承两千余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从明清时期李渔《风筝误》四大古典名剧的文学辉煌,到乾隆“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京剧,再到当代“青春版《牡丹亭》”等创新实践,让学子们直观感受戏曲艺术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
在讲解环节,刘建平导演聚焦戏曲的“三性”特征与“生旦净丑”行当体系,邀请剧团带来实例表演。《白蛇传·游湖》,演员借船桨道具与身体起伏,生动还原“西湖游湖”场景,获阵阵掌声;他亦登台表演《三打白骨精》快板,点燃全场气氛,最后还有评剧《花为媒》的精彩演绎。
省级双创课程“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的建设初衷,旨在让青年学子在校园中亲近传统文化。两年来,课程团队搭建政产学媒四方联动平台,助力二十余位民间手工艺人获得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孵化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奖项,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央视频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课程负责人日语系王大宝表示,团队立足新文科建设,凝练地方历史文脉,重点提升西柏坡等河北红色文化课堂能见度,着力构建省市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国际传播与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有机生态系统,打造交叉学科、前沿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范式。





活动现场
(以上照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文化教育体系化建设,培育语言基础扎实,具备坚定文化自信与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外语人才。让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学子之心,外化于跨文化沟通之行,使他们真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的中坚力量。(编辑 魏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