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社会文化育人资源,探索传统文化与外语学科融合新路径,5月16日,“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在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寓见文化”学生社区揭牌。秦皇岛博物馆副馆长孙昕、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蔡星周、学生工作处处长薛传佳、副处长王银思、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屈晓阳、副院长赵志刚出席。仪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夏亮亮主持。

揭牌仪式合影
揭牌仪式上,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屈晓阳向到场嘉宾致欢迎词,他表示,学生社区移动博物馆是校馆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培养“外语+文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路径。双方将以此次揭牌仪式为契机,持续推进合作,实现基地共建、课程共担、人才共培,为推动国家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后,校党委副书记蔡星周、秦皇岛博物馆副馆长孙昕一同为“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揭牌。“实体展陈 +数字云听+ 多语种解说”三维育人体系正式启动,不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桎梏,更是在学生社区中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

揭牌仪式
仪式后,与会代表参观“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展陈。此次展陈以秦皇岛博物馆十大重点文物为主,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英、日、俄、德、法五国语言的翻译服务,“即扫即听”带来便捷体验,使参观者既能欣赏文物外在美,又能透过多语种解读,探寻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密码。

参观“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
开设博物馆系列课程是“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另一特色。第一期“语话文悟”课程以带盖灰陶鼎文物为点,穿插了文物修复体验,让学生足不出校“触摸”历史,将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一同沉淀。

第一期文物考古课程 “语话文悟”
“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的落成是贯彻“把博物馆搬进校园”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校馆双方在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轻量化、可复制的文化展示空间,犹如文化的灯塔,照亮了校内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路,更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前沿阵地。

“一平米 看文化”学生社区微型博物馆全景
(以上照片由新闻中心魏欣宇以及外国语学院工作人员拍摄)
展望未来,校馆双方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决心,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当千年文物遇上多语种解读,当学生社区变身文化传播阵地,燕山大学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的文化使命,在文化育人与校馆协同育人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而有力的步伐。(编辑 魏欣宇)